为高端装备提供一站式的技术服务
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
  • 颠覆性工艺突破!“新型一步法”1微米极薄铜箔量产在即!

    颠覆性工艺突破!“新型一步法”1微米极薄铜箔量产在即!源聚兴机电核心逻辑:为什么1微米极薄铜箔是锂电革命的胜负手?全球动力电池战场已进入“微米级厮杀”——铜箔厚度每下降1微米,电池能量密度可提升1.5...

    2025-03-31 71
  • 未来几年铜箔发展方向的预测

    在近年的经济低谷中,电解铜箔行业经历了价格持续下滑和行业整体亏损的挑战,这让众多企业深刻认识到技术升级的紧迫性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,降低成本固然重要,但更关键的是高端铜箔技术的研发,以及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。华为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启示:将销售额的10%用于研发,是保持技术*性的关键。铜箔技术也在快速发展,曾经的高端产品如今已普及,价格差距逐渐缩小。而现在的高端铜箔,如RTF-3、RTF-4、HV

    2025-02-06 247
  • 锂电铜箔供需分析

    锂电铜箔供需分析:需求:预计24-25年,全球电解铜箔需求量分别为145.9万吨、176.9万吨,其中,锂电铜箔分别为91.4万吨、119.9万吨,电子电路铜箔分别为54.5万吨、57万吨;预计24-...

    2025-01-22 230
  • 锂金属负极的挑战与改善策略研究进展

    锂金属因其高比容量和低电极电势,被视为下一代高比能量电池体系中极具潜力的负极材料。然而,锂金属的高活性使其在循环过程中容易产生枝晶,这些枝晶会破坏SEI层,增加电极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,从而加剧副反应。此外,脱落的枝晶形成死锂,降低电池的充放电库仑效率。更严重的是,不可控的锂枝晶生长可能刺穿隔膜,引发电池短路和热失控等安全问题。锂金属负极的挑战锂金属因其高比容量和低电极电势,被广泛认为是高比能量电池

    2025-01-21 208
  • 低温退火对电解铜箔有哪些影响?

    低温退火的原理及作用低温退火(Lowtemperature annealing)是指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进行的退火处理,通常温度范围为200°℃~400℃。低温退火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晶界扩散、空位扩散等方式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,达到以下效果:1.消除组织缺陷:低温退火可以消除材料中晶界、位错等组织缺陷,从而使材料的晶界结构更加稳定,提高其断裂强度和韧性。2.提高晶体结构的稳定性:低温退火可以使晶体结构重

    2025-01-21 195
  • 复合铜箔是什么?市场为什么这么热?

    复合铜箔属于锂电池材料的一种,替代的是传统铜箔。传统铜箔是电芯的负极集流体,6um铜箔约占电芯总质量的11%,按4月磷酸铁锂电芯0.72元/w,铜箔占总成本的11.2%。复合铜箔凭借质量轻、成本低、性能更佳的优势,被认为可以替代传统的电解铜箔。大概率会先从储能、低端动力领域替代。复合铜箔根据中间材料的不同分为PET、PP、PT复合铜箔。产业端是从2015年便开始有公司实验室研究,2017年金美推出

    2025-01-20 239
  • 添加剂在5μm极薄电解铜箔制备中的影响

    锂电铜箔是锂电池负极集流体的核心新材料,在电池中既充当电极负极活性物质的载体,又起到汇集传输电流的作用,对锂离子电池的内阻及循环性能有很大影响。同时,锂电铜箔约占锂电池总质量的13%,也是影响电池质量、能量密度的关键原料。让铜箔减薄,可以加大锂电池续航里程,因此,极薄化成为铜箔技术迭代更新的主要方向。但极薄电解铜箔生产难度大,目前只有少数企业的极薄锂电铜箔满足抗拉强度和延伸率要求,因此,掌握极薄锂

    2025-01-20 261
  • 锂电池干法电极制备技术及工艺

    *部分:干法电极技术层面深度解析一、干法电极制备技术解析1、干法与湿法的工艺介绍及材料对比传统湿法工艺是将活性物、导电剂、粘接剂按比例混合在溶剂中,并通过狭缝涂布模头按要求涂覆在集流体表面并辊压。干法...

    2025-01-18 182
  • 复合集流体(一)基本概念

    集流体是锂离子电池的关键辅材,主要作用是导电,通过将电池的活性物质产生的电流汇集起来以形成较大的电流输出,从而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。集流体既充当正负极活性材料的载体,又充当正负极电子收集与传导体...

    2025-01-18 265
  • 铜箔的生产与环境(十三)铜箔行业的主要趋势和现状概述

    十九、铜箔行业的主要趋势和现状概述:1. 超薄化:为了提升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,铜箔正朝着更薄的方向发展。目前,6微米(μm)铜箔已成为主流,而更薄的4.5微米、甚至3.5微米铜箔正在研发和商业化进程中,以进一步提升电池性能。2. 高端化:除了厚度减少,铜箔的性能也在提升,包括提高机械强度、导电性、抗氧化性以及与电池活性物质的粘接性能,这些都是实现电池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。3. 生产技术改

    2025-01-05 225
在线客服
在线客服

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,加我为朋友,马上获取专属方案。

微信二维码